金沙国际

美丽的雪莲

谨此献给在高原探矿的吉林地质人

温宪琴

 

  绵绵的昆仑山,白茫茫的雪峰,唯有雪莲敢在这终年雪花翻飞的冰冷世界绽放,自古有多少文人墨客被她折服而为她歌唱,赞不尽唱不完,2000年昆仑山又盛开一朵美丽的雪莲——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  

  新疆白干湖矿田柯可·卡尔德矿区

  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承担的新疆东昆仑西段黑山祁曼塔格成矿带钨锡资源调查项目是中国地质调查局西部国土资源大调查重点项目,八年来取得了显著成绩,发现了以大型钨锡矿田——白干湖钨锡矿田为代表的一系列钨、锡、金、铜、煤等矿床,成为吉林省地勘局在西部的一个招牌项目。这一成绩的取得是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多年工作在昆仑山上,用辛勤的汗水和美好的青春甚至巨大的牺牲换来的!

  一地质调查队2007年居住的帐蓬(是8年中居住环境最好的)

  面对困难从不畏惧

  今年出队时,韩师傅开着装有4吨重物质的大解放车,不说从吉林省长春市开到新疆这一漫长的路程有多辛苦,单说57第一天上山的那一次於车,那天一早分队所有人乘车离开花土沟奔向昆仑山矿区,在离矿区20多公里处,韩师傅开的大解放车被厚厚的沙丘於住了,因为这里没有路,李洪茂队长让小车司机掉头回去看了一下,在这荒无人烟的地方没有什么办法,只能让其它车敢紧向矿区开,把车上的货卸下来,然后回来帮助韩师傅,可是韩师傅没有静静等,在没有任何挖工具的情况下,他用手一点点把车轮下的沙子捧出来,更是一个人把车开了出来,从韩师傅这一举动就能看出来这里的人,都有极强的单独作战经验和生存能力,个个是好汉,

  大雨中李洪茂队长和同志们一起拽车情景

  个个是英雄,都是好样的,在这里司机常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习惯了。在来的路上李洪茂队长还开玩笑说:这里的人个个都符合党员标准,还没入党的,也够格了。

  到了矿区,啊!眼前89个帐篷已建好,这都是两天前先到矿区的技术负责周安顺领着两个员工起早贪黑搭建成的,周安顺到了矿区,带着头痛的高原反应也来不及休息,马上选住的地方,然后把简易的火房帐蓬搭建起来,再到10多里地外的河拉水做饭,他们简单的吃住解决了,没有休息就开始搭建分队30人的帐蓬,让后来的同志到了矿区就能住上,此时唯有我们的帐篷还没有建,到矿区一个小时后周安顺领着几个人开始搭建我们的帐篷,不到半个小时我们的帐篷搭建好了,周安顺从2000年至今一直工作在昆仑山上,八年来从第一地质调查队艰辛组建到现今成绩的取得,他是最好的见证人,风风雨雨的八年他付出了多少,失去了多少,他从不计较,还是一如既往的勤勤恳恳地协助李洪茂队长做好一切工作,由于多年在这高原寒冷缺氧的昆仑山上工作,腿痛常常发作,但他还是照样领着大家上山填图、槽探置、槽探编录,戛勒赛那边的山海拔达近5000米,他也要带头上去,有时他们下山天空已是繁星点点了,回到住处已是疲惫不堪,第二天醒来,他拍拍身上的沙土,又和大家上山工作了,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一路就是这样走来,他没有豪言壮语,却走出了一道亮丽的找矿人生之路!

  环境恶劣毅志更坚强

  矿区的生存环境很差,用“恶劣”二字很恰当,抬头看是静静的天空,低头看是沙石,近看是荒山,远望是雪峰。住的是帐蓬,吃的是400里外三天才能运回来的早已不新鲜的蔬菜,喝的是雪山上融化的雪水,脚下踩的除了沙土就是尖硬的岩石。

  20074月,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的工作人员离开了喧闹的都市和挚爱的亲人,从祖国的大东北奔向祖国的大西北新疆若羌县白干湖钨锡矿区,有的人来这里已是第八个年头了,经过10多天的路程到达了荒芜人烟海拔4000多米的新疆昆仑山柯可·卡尔德矿区。在花土沟到矿区这400多里的路都是碎石、沙丘和沟壑,这样的路以前只是在电影里看过,是都市人无法感受到的路况,这段路车行尽5个小时,车越往上走氧气越稀薄,喘气越感到费劲,路越难走,加上路的颠簸,整个人处在极度难受的状态下,在来之前所有的人都要体检,合格的才能来,即使来的人身体都合格,但到了矿区,这里的气候非常干燥,缺氧,有很多人出现的高原反应:出鼻血、嘴唇干裂、头痛、迷昏、手发麻等一系列症状,别说上山工作,就是呆着也很难受,有的要适应一个多月才能恢复过来,有的还要打一段吊瓶才能恢复正常,就是在这种高海拔环境极其恶劣的条件下工作,这里的荒凉、环境恶劣叫人怕。这里昼夜温差大,盖两床被都常常被冻醒。矿区的天,常常是大风扬沙、雨雪交加,赶上雨雪大的时候,帐蓬会被融化的雪水浸透,透过帐蓬冰冷的雪水浇湿了盖在身上的被褥;盛夏的七月还要穿棉袄,上山一身汗,站在山顶工作时,寒风吹得人直打冷颤。强烈的紫外线照射外露的皮肤又干又黑,昔日的模样早已不见了踪影,男的不在萧洒,女的不在漂亮。一路走来,第一地质调查队的人感慨万千,即使是这样,没有一声怨言,这正是第一地质调查队高贵品质所在。

  工作效率决定胜成败

  一地质调查队今年的工作量

  一地质调查队队长——李洪茂

  非常大,而且工期短(四个月)。在只有11名业务技术人员的情况下,李洪茂队长利用电子化管理,出队时带了5台笔记本电脑,后又争取两台,把人员分成四组:地表组、钻探组、坑道组、综合组,由一名业务技术人员带12名新来非专业的年轻人每天上山填图、槽探编录,白天爬山,中午在山上吃点凉饼就着一根香肠和一袋榨菜被风沙吹上一天,脸被强烈紫外线照得黑黑的,真挺痛苦的,晚上带着满身沙土拖着疲惫的身子回来还要进行电子归档,就这样没有休息日起早贪黑的不到3个月的时间,今年的地表工作基本完成。

  这里条件虽然极其恶劣,但在真诚、朴实、热情、幽默、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勇于开拓创新的李洪茂队长领导下,感人的事说不完,这里的人们生活很快乐,工作很投入,并且取得了重要的地质找矿成果。

  2007720—22日,中国地质调查局西安地质调查中心组织专家在新疆白干湖野外现场对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承担的新疆东昆仑西段黑山祁曼塔格成矿带钨锡资源调查项目进行了野外验收,给予了高度评价:

  通过项目组5年的野外工作,取得了丰富的地质资料。专家组对原始资料和各类探矿工程进行抽查认为,工作部署合理,较好完成了下达的各项实物工作量,各类原始资料质量真实可靠,地质找矿成果突出,在昆仑阿尔金地区钨锡找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办法中关于地质调查项目野外验收的有关要求,综合评分93分,等级优秀。

这个评价在矿产资源评价项目中是非常高的,也是很难得的。面对专家这么高的评价,李洪茂队长感到高兴和欣慰的同时,也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表示这个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八年来奋斗在昆仑山上所有地质人员的艰苦努力,离不开几任项目负责人的前仆后继,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他愿带领吉林省地质调查院第一地质调查队所有工作人员继续发扬八年来辛勤工作、不畏牺牲的精神,为吉林省地质调查院再创辉煌,为地质找矿事业取得更大的找矿成果! 愿做昆仑山上永远盛开的美丽雪莲!


责任编辑:

吉ICP备05001602号 吉公网安备:22000002000021号

全球网赌十大网站 PG电子游戏 E世博ESBALL 澳门线上赌博 澳門新葡京博彩平台 钦州市林业局 贺州市科技局 丹东市林业局 崇左市林业局 福州市人民政府